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是什么?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应当注意,每个阶段都是以这个阶段产生的危机命名的。这个阶段从出生持续到一周岁,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的口唇阶段十分一致。2、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 这一阶段发生在出生第一年后至第三年。与弗洛伊德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肛门阶段一致。3、主动性对内疚 这个阶段发生在第四年至第六年左右。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阶段的男性生殖器崇拜阶段一致。4、勤奋对自卑 这个阶段从出生后第六年到第十一年间,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潜伏阶段相当。大多数儿童整个发展阶段都是在学校度过。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这个阶段发生在十二岁到二十岁左右,大致相当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生殖阶段。埃里克森正是对这个心理社会阶段的论述才显赫于世的,因为这一阶段包含了他最著名的概念同一性危机6、亲密对孤立 这个阶段称为成年早期,持续时间约二十岁到二十四岁左右。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不存在与它或以后的心理社会阶段相对应的阶段。7、繁殖对停滞 这个阶段发生在人生的二十五岁到六十五岁左右,亦称成年中期。8、自我完整对失望 这个阶段发生在六十五岁到死亡这段时间里,称为成年晚期。埃里克森把自我完整定义为,只有这种以某种方式关心事物和人们的人,才能使自己顺应形影相随的胜利和失望,顺应其他事物的创造者,或者说顺应各种产品和思想的创造者——只有在这种人身上,这七个阶段的果实方能日臻成熟。——我找不到比自我完整更好的词来表述它。 (1963,第268页)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只有回顾一生感到所度过的是丰足的,有创建的和幸福的人生的人才会不惧怕死亡。这种人具有一种圆满感和满足感。而那种回顾挫败人生的人则体验到失望。看起来似乎令人奇怪,但是体验到失望并不象体验到满足感的人那样敢于面对死亡,因为前者在一生中没有实现任何重大的目标。
埃里克森划分的成年期
埃里克森划分的成年期如下:
1、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vs孤独感
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阶段,也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阶段。如果一个人不能够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思想情感与别人分享和交流,就会感到孤独寂寞。如果可以与家人或朋友分享自己的情感与观念,就会产生亲密感,健康的人是充满爱而又能辛勤工作的人。
2、成年中期(25~65岁)繁衍vs停滞
这一阶段是成家立业的阶段。积极方向:个人关心自己的家庭成员、关心自己的子孙后代、关心社会上其他人并且在事业上进取,勇于创造。消极方向:只顾自己和自己家人的幸福,不顾社会上其他人的苦难,自私自利。
3、成年后期(65岁以上)完善vs失望
人的整体状况每日愈下,此刻必须做出适当调整。如果自我调整大于绝望,人就会形成智慧,可以坦然面对死亡,会觉得这一生很有价值、有意义,产生完美感。如果消极多于积极,人就会感到很失望,觉得这一生错失很多机会,却不能再重来,充满遗憾,导致绝望和萎靡不振。
埃里克森将人们的一生划分为八个阶段:婴儿早期为0-1.5岁;婴儿晚期为1.5-3岁;幼儿期为3-6岁,而后童年期为6-12岁,青年期12-18岁,初中与高中阶段;其后便是成年期了,成年早期18-25岁,成年中期25-50岁,成年晚期为50岁以后,即老年生活到来了。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学说的核心是1分
D
解析: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时更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作用。艾里映些厚良沉劳龙溶克森将人格发展划分为八个阶
段(其中前五个阶段与弗洛伊德官划分的阶段一致)。第一阶段:婴儿期(0~1岁),基本信任对基本不电穿果石杂简取他容富信任阶段。第二阶段:幼儿期(1~3
岁),自主对羞怯和疑虑阶段留们北台。第三阶段:学前期(4~6岁),主动对内疚阶段。第四阶段:学龄期(7~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阶段。第
五阶段:青年期(13~18岁),同一性对角耐呢包弱曲慢散亮色混乱阶段。第六阶段:成年早期((19~25岁),亲密对孤独的阶段。第七阶段:成年中期
(26~65岁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是什么流派
埃里克森是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过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及人格终生发展论。
